国庆前夕,上苑村举行了“花开百千,礼赞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歌舞晚会,歌唱伟大的祖国母亲,演奏动人的时代乐章,绘就美丽的乡村画卷,舞动多彩的幸福生活。
兴寿镇上、下苑村是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村落,私人工作室、私人美术馆散布其间,先后曾有百余位艺术家来此定居、创作。从最初的艺术家需要村庄,到现在艺术家和村庄相互交融,艺术走进乡村的实践正在上演。
城乡蝶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日前,记者跟随首都文明办2024北京创城精品线路媒体探访团,走进北京海淀区清河之洲公园、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延庆区康庄镇火烧营村,体验城市生态绿廊引领城市有机更新的全新模式,感受充满艺术气息的“创客街”,亲历“两山”转化路径,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
自202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以来,昌平区紧紧围绕“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序推进“百千工程”。作为北京市“百千工程”首批示范片区,兴寿镇凭借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正绘制出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成为北京市“乡村振兴”的典范。
溪流轻吟着悠扬的旋律,悄然融入桃峪口水库的怀抱。湖面宛若明镜,倒映着碧空如洗与青山叠翠,绘就一幅静美无垠的自然风光画。水库之南,京密引水渠悠然曲折,碧波轻漾,如同镶嵌在阳光下的翡翠长卷,闪烁着柔和而耀眼的光芒。秦屯河畔,芦苇轻舞,随风摇曳生姿,为这幅画卷添上了几分雅致与飘逸的诗意。在双水汇合的秘境中,绿树掩映间,红砖灰瓦若隐若现,引领团队成员步入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的宁静世界。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适逢重阳佳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上苑村党支部与天通苑学校党总支于10月11日在风景秀丽的奥北森林公园联合举办了以“重阳共庆·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为创新展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彰显昌平区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以文化服务“三农”工作,凝聚起广大群众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10月13日,以“乡情京韵颂盛世,凝心铸魂促振兴”为主题的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昌平区专场展演在兴寿镇秦城村成功举办。
为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10月13日,“乡情京韵颂盛世·凝心铸魂促振兴”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昌平区专场展演活动,在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开演,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据了解,为了保障老年大学的顺利运行,秦城村党支部与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为老年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指导,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秦城村党支部积极联系医疗资源,为老年大学学员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让学员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贴心的健康关怀。
“未来,秦城村将继续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秦城村负责人表示,秦城村将积极探索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让老年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乡村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已逐渐成为一个急需攻克的难题。2023年,兴寿镇以主题教育为抓手,着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积极探索“村委会+农户+物业公司”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以秦城村为试点,组建了全镇首家农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逐步摸索出物业化管理的“秦城模式”,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整治难、公益设施管护难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