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开展“根在基层”系列主题活动以来,赵全营镇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务工作者等基层力量,动员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做贡献。全营服务平台特此推出“根在基层”系列报道,展现大学生村务工作者、第一书记的亮点工作、支部生活、村务之路、驻村感悟及驻村风采,积极响应“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号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01.学习调研
5月13日至17日,赵全营镇东绛州营村第一书记闫飞参加顺义区“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
本次培训历时五天,立足顺义乡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培训方案,紧扣当前乡村治理重点热点问题,深度解析乡村治理理论政策和集体经济发展实践;采取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主题研讨等方式,讲解乡村治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讲授“积分制”“村民说事”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实操演练“村级事务管理”数字平台,配合路演汇报引导学员多样化呈现学习成果,展示乡村治理实践经验和行动方案。
闫飞表示,本次培训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今后将结合村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02.支部共建
近日,市司法局携机关律师工作处、市律协秘书处、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调研赵全营镇前桑园村第一书记郭玉峰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前桑园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
在座谈会上,第一书记郭玉峰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并进行党纪教育学习,领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三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基本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就筹建“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园”达成共识,并作为派出单位共建帮扶项目。随后,一行人参观了村内党建文化墙、蔬菜大棚育苗和特色蔬菜、现代化农机、北京农耕文化体验馆、乡村振兴提升项目等,同步考察了准备筹建的“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园”预选场地。
此次共建活动,第一书记郭玉峰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资源优势,让法治宣传教育逐步走进前桑园村,把群众需要的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届时将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此外,5月28日,第一书记派驻单位赵全营镇与选派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党支部紧密携手,共同举办了主题为“聚智入村 携手共建”的“1+1”党支部共建活动。此次活动赵全营镇稷山营村、北郎中村党支部等及北航自动化硕、博党支部5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通过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多样化形式,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聚智入村,村校携手!赵全营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支部开展“1+1”共建活动(点击图片查看)
03.我为群众办实事
挽回邻里亲情,消除误会纠纷
——后桑园村第一书记成功调解邻里矛盾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本应是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居,却因房屋修缮产生纠纷矛盾,让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僵化,彼此带着“成见”生活。近日,赵全营镇后桑园村第一书记刘帅同村委会成功调解1起邻里关系纠纷,让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据了解,矛盾双方系隔壁邻居且是同性兄弟,因一方修缮房屋,将其门前脱落的墙砖重新进行铺贴,因铺贴的厚度比原来的宽占用双方共用通道,引起另一方认为其进出不方便,占用公共道路,要求对方恢复围墙,导致停工,赔偿其误工费用。双方对此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多次发生口角。矛盾发生后,第一书记刘帅、村级网格员通过实地勘察、走访村民,详细了解情况,考虑到双方是邻居且是亲戚,这不仅关乎公平正义,更是关乎唇齿相依的邻里生活,如果任由矛盾激化,很可能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于是第一书记刘帅及村委会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进一步厘清基本事实,找出双方矛盾焦点。
调解初始,双方当事人态度强硬,第一书记刘帅及村委会一边耐心地倾听双方当事人宣泄心中的不满,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双方冷静下来,并结合具体情况,向双方当事人阐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在随后的几天里,第一书记刘帅又单独找到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交谈。
最终,在第一书记刘帅和村委会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修缮房屋方对外墙贴砖修复进行了方案整改,双方当事人初步达成了一致意后对围墙进行修复。至此,双方矛盾得以圆满解决。第一书记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第一书记郭玉峰六一儿童节慰问失聪儿童
第一书记孙波定期开展宣讲
第一书记闫飞积极参与防汛工作
第一书记刘帅推进村规民约强化网格管理
04.说说心里话
2024年顺义区驻村第一书记郭玉峰工作例会汇报
一、转变角色,适应环境,尽快融入村集体的大家庭
1月18日,我由第六批市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转变为第七批乡村振兴提升村的第一书记,虽然是第一书记,但是任务不同,角色也需变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转变。
第六批派驻的村是棚户拆迁改造异地安置村,村委会和村民分别租房居住分散各地,无法集中管理,治理难度大,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又面临征地建楼和修路、全员转非、历史遗留问题、村集体拆迁款少疑问等难题,环境复杂;第七批驻村是乡村振兴提升村,村委会和村民集中居住,便于管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只是特色产业和村容村貌环境薄弱需要提升和转变,在近三个月时间里,我把村域范围内转了三圈,周围的1个示范村和三个提升村也转了一圈作为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为将来村提升找准方向,尽快适应新环境。
用实际行动融入村集体大家庭。大年三十与村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一起在村委会值守防火安全到深夜12点半;参加村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及各项活动9次;参加村容村貌整治共4次,其中,清理村路沟渠2次、修桥2次;参加村举办的地球日纪念活动1次,清扫村活动场所和拾捡路边垃圾及烟头。清明节期间到村公墓检查值守和防火情况2次,确保村民祭扫安全。参与村民调解矛盾2次。
贯彻中央“千万工程”,落实北京“百千工程”,将村容村貌环境提升项目落到实处。
“微改造、精提升、低成本、共建共治共享”,通过与村民共建、使用者共建,达到了节省成本的同时,调动村民的生活热情和精神追求。“点”+“线”+“面”,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用微手法进行精提升。
村容村貌整治方法:墙面使用灰色涂料、灰色纹理砖、红砖纹理,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保证建筑的可视面和材质的统一性的前提下,使用微手法元素美化立面;村入口及重要节点建筑结合村文化打造型象门户。
存在的问题是:村内建筑及围墙破损风貌不协调,无界面形象门户,未能体现村庄的文化优势;基础设施方面:没有标识引导,架空线交织错乱,车子停放杂乱;房前屋后绿化植物种植缺乏层次,缺少活动休闲场地;街巷路方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易存积水,村民反映很大。
解决策略:建筑色彩体系进行大致规划,对建筑立面进行美化,增设界面形象。增设特色标识引导,整治架空线,增设停车位。打造村入口形象,增加房前屋后绿化植物种植层次,增设活动休闲场地。联系区、镇相关部门解决村街巷路面问题,整治村民门前房后私搭乱建难题。
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找准定位。虽然是第一书记,对村里的情况不了解,多请教、虚心学习,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参谋,村主任的助手,在派出单位的关怀下,在市、区、镇的正确领导下,在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帮助下,在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的支持下圆满完成提升村的任务。
二是做到“三心”。对村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有“爱心”,尊重、团结、爱护、帮助。对来村委会办事的村民要有“热心”,热情招呼、沏茶倒水、问寒问暖、拉家常、道家短,认真为村民办事。对拨打12345热线的村民要有“耐心”,详细了解村民所反映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村规民约、风土人情方面耐心解答、做思想转化工作,化解矛盾。
三是利用好市、区、镇上级资金,按照政策规定把乡村振兴5个项目做好;利用好社会资金,把村特色文化史馆(开园庄文化馆)建设好;利用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把村法治宣传教育园建设好。
信息来源:党群工作办公室(党建)